来源:南宁晚报
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炎是指胰腺因自身消化酶异常激活或外部因素刺激导致的炎症反应。胰腺是位于上腹部的消化器官,兼具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当胰液中的消化酶(如胰蛋白酶)在胰腺内提前激活,便会“消化”自身组织,引发炎症。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类。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症状严重,可能危及生命,但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慢性胰腺炎则是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胰腺功能不可逆损伤,可能引发糖尿病或营养不良。
胰腺炎的常见病因
1.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
胆结石:40%~50%的急性胰腺炎由胆结石引起。结石阻塞胰管,导致胰液排出受阻。此类患者常有胆结石反复发作史。酗酒: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胰腺细胞,诱发炎症(占急性胰腺炎的30%左右)。此类患者反复发作易形成慢性胰腺炎,常合并有胰管结石。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过高(通常>11.3mmol/L)可能引发胰腺微循环障碍。其他原因:药物(如硫唑嘌呤、利尿剂)、感染(如腮腺炎病毒)、高钙血症、腹部外伤等。
2.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
展开剩余71%长期酗酒:占慢性胰腺炎的70%~80%,酒精持续刺激胰腺纤维化。此类病人常合并有胰管结石。遗传因素:如遗传性胰腺炎(PRSS1基因突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gG4相关疾病。此类疾病易与胰腺癌混淆。反复急性发作:多次急性胰腺炎未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
3.急性胰腺炎的典型表现
剧烈腹痛: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疼痛,向背部放射,弯腰抱膝可稍缓解。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发热: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高热。其他症状:腹胀、黄疸、低血压(重症患者)。
4.慢性胰腺炎的症状
反复腹痛:疼痛程度较急性轻,但持续时间长。消化不良:脂肪泻、体重下降。糖尿病:胰腺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发病后3-6小时血淀粉酶即升高,脂肪酶更敏感)。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筛查胆结石。CT或MRI:评估胰腺炎症、坏死或纤维化。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用于明确胆管梗阻病因。
2.治疗原则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种。禁食禁水,减少胰液分泌,通常需持续2~5天。轻症胃肠功能正常无需禁食。静脉补液:预防休克和器官衰竭。止痛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阿片类药物(如哌替啶)(有胆道结石时使用止痛药需加解痉治疗)。病因治疗:胆结石患者需ERCP取石或胆囊切除术。高脂血症患者需降脂治疗(如胰岛素+肝素)。重症监护:出现胰腺坏死、感染或多器官衰竭,需ICU治疗。有积液坏死时腹腔穿刺引流。中草药治疗:用清胰汤。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种。戒酒:首要措施,可延缓病情进展。胰酶替代治疗:补充消化酶(如得每通)改善吸收不良。控制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手术干预:如胰管引流术或胰腺切除术(适用于严重纤维化或并发症胰管结石患者)。怀疑有胰腺癌时则手术治疗。
胰腺炎的预防。避免酗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ml,女性不超过15ml。控制血脂:减少高脂饮食,定期监测甘油三酯。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可能诱发胰腺炎的药物(如硫唑嘌呤)。早期治疗胆结石:胆囊结石患者建议尽早手术。健康饮食:低脂、高蛋白、高纤维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总结
临床实践数据显示,急性胰腺炎的轻症患者死亡率<1%,但重症(如出血坏死型)死亡率可达20%~30%。慢性胰腺炎患者有约50%患者在10~20年内出现糖尿病或营养不良,癌变风险增加(年发生率约1%~2%)。
胰腺炎较常见,但也是可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症状(如突发剧烈腹痛)、及时就医,并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如戒酒、控制血脂)。对于慢性患者,长期管理(如胰酶替代和血糖控制)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记住:对症状保持警觉,及时就医;根除病因,坚持治疗。拥抱健康生活,是战胜胰腺炎、守护生命腺体的有力武器!
发布于:北京市倍享策略-哈尔滨配资公司-配资行业查询-股票配资精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